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王烁

先放弃自控,再找回自控,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一种我过去没做到,将来也肯定做不到,因此很向往的状态:只说yes,接受一切。

我是新闻工作者,工作是采访,跟人说话。采访就有录音,录音就要整理,每次重听录音,都是后悔、反省、立志不再重犯,然后下次再犯的过程。后悔、反省、立志,是因为听见自己在对话中总是急于说话,往往是在对方马上就要说到关键的时候插话、打断,对话于是转向,机会流逝不再回来。

我之所以总要插话、打断,换着各种花样向对方说no,也许还有另外一种思路。如此种种,无非是要向对方展示:你说的我都听懂了,我这么理解是不是很深刻,我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哪怕是你说的,我也不盲从,我的水平就是这么高。

好记者都有过与我相似的经历和悔悟。我看到过一个公认的对话能手在朋友圈公开忏悔。我点了赞,跟她隔空握手。记者不是演员,向对方展示自己不是我们的工作,让对方充分展开才是。

这不光适用于记者。“你说话的时候,学不到任何东西。”我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希勒(Robert Shiller)的课上听到这话,大悟。自己说得再爽,也没有收获,没有获得新东西,自己这点事自己都清楚。让对方充分表达,我们才有收获的可能。

《道德经》讲,上善若水,不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换句话说,水对一切坚硬高大的东西说yes,然后就赢了。

对话是对方发来的邀请,你说yes 就是接受,说no 就是拦阻。多说yes 少说no,说no 显得聪明,但阻拦了对话展开。基思· 约翰斯通(Keith Johnstone)说,说no 和说yes 各有所获,说no 的人获得安全感,因为留在自己熟悉的原地;说yes 的人才能开启朝向新世界的历险。说no,就还是你自己而已;说yes,对话者才能合并彼此的经历和想象,共同走向未知。

说出这番话的约翰斯通是无剧本即兴表演的创始人。读他写的《即兴表演》(Impro)这本书,我意识到表演对人性的体察需要做到如此深刻、细密。

Impro improvisation 的简称,就是即兴表演。即兴表演没有剧本,也无须排练。演员上台,观众现场点题,随便点什么题,演员就展开对话,表演动作,演上一回。

表演很难,很多人为了不上台,什么都做得出来。无剧本即兴表演就更难,我上去必然呆若木鸡。名作家马尔科姆· 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畅销书《眨眼之间》(Blink)里说,与其上台即兴表演,绝大多数人宁愿上刀山下火海。

约翰斯通则说,无剧本即兴表演这事没有那么难,诀窍就在于永远对同伴说yes,绝不说no。他说什么,你顺着他说,他再顺着你说,如是迭代,必有奇遇。

举个例子。

第一个演员演病人,说腿坏了。第二个演员演医生,说得截肢。病人说不行,太痛。这就变成了尬聊,演不下去了。约翰斯通叫停,重申禁止说no

重新来过。

病人说腿坏了,医生说得截肢。病人说你上次已经截过了呀,医生说那这次是不是你刚安上的木腿生虫了?那也得截。病人一惊,把椅子碰倒,顺势说截也来不及了,已经传染给椅子了。这就不再是尬聊,已经有了个有趣故事的坯子。

好的即兴演员顺流而下,彼此配合默契,仿佛有通灵术,因为他们对所有来自对方的邀请都接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获得自由和从容。

对我们日常的对话来说,顺流而下的对话同样不需要各种机智,只需要接受、包容和展开。真佛只说家常话,就是这些话:

“对;从哪里开始讲?你的想法是什么?接着说吧;然后呢?解释一下好吗?接下来是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的事?我再陪你坐会儿吧。”

顺流而下也可以是什么都不说,只是专注倾听,偶尔点头。

我说yes 太少,说no 太多。这是个问题,得改。

读到年轻人林晅写的文章,她在耶鲁学过六周即兴表演,从此改变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冒险的理解。她有这些体会:

第一,先上台,做了再说。

第二,抛弃预设和既定套路,拥抱不确定。表演在同伴彼此互动中几乎随机地展开,你无法预测下一句话是什么,同伴抛过来的任何话头,你都只能接受、承认,顺势展开。对方也同样如此。

第三,绝对开放的结构使每个人都贡献出想象力,把故事无限地接下去。这个开放结构在即兴表演中叫作“yesand……”,用中文说叫“对,而且……”,无论什么,先接住,再展开。

第四,不做预判,不去想象接下来会怎样,而是聚焦在正在展开的情节上,为它添油加醋,寻找合理性。你放心,一定找得到。而且,你找、我找、他找,层层叠加,令人惊喜意外的情节会自己涌现出来。

这些启发当然不只适用于舞台。人生是场没有中场休息的即兴表演,想不想上场,我们都注定是演员。正如林晅所发现的那样,做好演员的关键第一步是放下。

约翰斯通很多年前去学画。老师告诉他,随便画。但随便这件事,约翰斯通不会做。老师说,你学学孩子,他们都会。他不服气:“你让孩子画棵树,他从来没画过,肯定也不会画。怎么办?”老师说:“让他去观察一棵树,不行就去摸这棵树,再不行就去爬这棵树。”“还是不会画怎么办?”“让他用泥巴塑一棵好了。”

老师告诉他,孩子不会失败,因为孩子不应该失败,失败只属于老师。学生肯定能做成,而成功的老师必须找到让学生做成的那个具体通道,不论它是什么。

约翰斯通顿悟。他反过来明白,孩子不是没有长大的成人,成人却是已经枯萎的孩子。把成人身体里的孩子解放出来,就能释放出各种可能。这变成他训练即兴表演者的哲学。放下自己,把从小到大学到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聪明、什么愚蠢,什么干净、什么肮脏,所有规矩都清空,所有禁制都解开,有趣的想法就会自己蹦出来。不要担心释放出来的本我有点疯癫。老师重在身教,光说可以疯,这还不够,要把自己作为榜样展示给学生:我比你还疯,疯了这么久,还不是好好的?

表演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老师只是以身作则,放下责任约束,解开学生身上外加和自加的各种禁制,使其对舞台上放飞自我完全免责,表演就会自己涌现。

约翰斯通说,放下是第一步而不是全部:必须告诉演员们怎么演、演什么都可以,不用为演的和想的任何东西负任何责任,要不然他们根本就演不动。老师必须替他们免责。当然,松开的另一面是收拢。等将来他们成为好演员之后,自己会把责任重新担起来,那时他们对自己是什么样的演员会有更真切的理解。先放弃自控,再找回自控,好演员身上放弃自控与保持自控熔于一炉。夫子把这叫作“从心所欲,不逾矩”。

最后讲个故事,是个关于讲故事的故事。

约翰斯通让演员讲个故事,对方说讲不出来。约翰斯通说,我有个故事,你负责猜就好,我负责回答是与不是。这简单,对方答应,开始猜。

“故事里有人吗?”

“没有。”

“有大楼吗?”

“有。”

“有飞机吗?”

“没有。”

“有虫子吗?”

“有。”

“虫子的角色重要吗?”

“是。”

“虫子在地下吗?”

“不是。”

“虫子住在大楼里吗?”

“是。”

“虫子无害吗?”

“不。”

“它们会统治世界吗?”

“会。”

“它们是慢慢地统治了世界吗?”

“不是。”

“大楼是人以前建造的吗?”

“是。”

讲到这里,一个科幻惊悚故事已经露出轮廓。它不是约翰斯通的故事,而是那个以为自己不会讲故事的女演员的故事。只要不用她承担讲故事的责任,她自己就把故事讲出来了。我们每个人都跟她一样。

先放下,将来再扛起来。

注:本文摘自王烁新书《跨界学习——终身学习者的认知方法论》。

    名:跨界学习

作  者:王烁

    价:48.00

出 版 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5

 

I S B N978-7-5404-8910-6

附:目录

序·但求精进

穿透思考

每个人都有25个开关 002

思考怎样更好地思考 011

不被命运无常所伤害 018

上一代总是像弱智 025

懂得过去才对未来有想象力 033

方法工具

你能达到任何目标 040

怎样成为合格的写作者 046

向哈佛大师学习谈判智慧 052

破解表情密码,看穿谎言 059

人生关系组合配置法 067

从海量信息里寻找聚焦点 074

逻辑和算法,撬动群体智慧 080

训练贝叶斯脑 088

避免集体无行动 095

怎样做到持续成功 102

思想实验

大数据颠覆公共利益 110

如果落入黑牢,如何成功越狱 118

如果你是黑帮,如何安全传递信号 125

如果凡事只说yes,会发生什么 131

时代悖论

忠诚的限度:何时退出,何时发声 140

误解进化论:你可能是基因的奴隶 146

想象共同体:走出民族主义的悖论 153

新电车难题:用算法来分配社会悲剧 160

另类视角

关于女性,男人什么都不懂 170

如果基因能定制,会有多恐怖 177

种族不存在 185

策略性发疯 191

赢家不报复 198

知识演进时,经验靠不住 203

 

“阅读”反人性,为何还要读 211

话题:



0

推荐

书摘君

书摘君

31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新鲜书讯速递,偶尔也炒炒冷饭。

文章